天彭镇 - 乡镇概述
天彭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南部平原地区.东、南面连九尺镇、致和乡。14OO多年来,历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朝、民国时期直至今天均为州、县、市治所,天彭镇因关口湔江堰两岸牛心、寿阳两山之间的“天彭门”而得名,1981年始名天彭镇,是全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天彭镇幅员面积83.6平方公里,辖11个自然行政村、34个社区居委会、330个农业合作社、82个基层党支部。截止2005年天彭镇总人口为18.6万人,党员总数为3635名。以汉族为主,有回、藏、苗、土家族等17个少数民族。镇政府驻地天彭镇金彭东路社区牡丹大道羊叉路口,受2008年“5.12”大地震影响,镇政府临时办公区设在天彭镇朝阳中路调露新居工程一期,距成都市38公里。

天彭镇是公路交通枢纽,公路、铁路四通八达。青(白江灌(都江堰)铁路、彭(州)白(水河)铁路、成(都)彭(州)公路均于此交汇.彭(州)白(水河)公路、安(德)彭(州)公路、彭(州)什(邡)公路、汉(广汉)彭(彭州)公路由此通向各地。天彭镇皆平坝,地势平坦.平均海拔603米。年平均气温15.6℃,年降水量966.9毫米。上壤肥沃。属人民渠、湔江堰、白士河自流灌溉区。农业以种植水稻、小麦、玉米为主,卞要经济作物有油菜、川芎、蔬菜等,养殖业以牛猪、家禽、淡水鱼为主。工业有制药、石棉制品、机械、包装、建构、食品、酿造、稀土、冶炼等企业。商贸、旅游、运输、饮食服务业繁荣。
天彭镇城镇建设迅猛发展.城市规模巾3平方公里发展到9.3平力公里,城区由过去的一环路扩建到现在的二环路,并规划扩建三环路。新建丁金彭大道、天府大逼、天彭大道。街、路、巷由过去的15条街、3条巷、2个坝发展到现的86条街、27条巷、5条路。
天彭镇 - 发展状况
天彭镇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,距成都市区21.3公里,是彭州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,是全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。全镇幅员面积82.3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39148亩,总人口约16.2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6.8万人,非农业人口9.4万,是彭州市的第一中心城镇。

天彭镇源起乾隆年间,“天彭”系对山岳之称而得名。1949年后1950年彭县人民政府成立,全县划分5个行政区。1950年1月24日正式建为中心镇,隶属彭县第一区。同年6月改建为彭县第8区,隶属彭县。1952年6月改为第8区人民政府,1954年改建为彭县第六区区公所,1956年改建为城关镇人民委员会,1969年1月18日建立城关镇革命委员会,1978年恢复城关镇人民委员会,1981年全国地名普查,镇正式更名为彭县天彭镇,隶属彭县直辖区级镇。2004年9月合并西郊、利安两镇,成立天彭镇中心镇,是彭州市的经济、政治、文化中心。
天彭镇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23,5000万元,农业总产值1,6598万元,乡镇企业5321个,实现销售收入11,7800万元,利税4005万元,其中产销额上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个,上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7个。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,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。东南西北均有一级公路相通,成彭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,为全镇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天彭镇已初步形成城区、中心村、基层村三级的体系。城区是全镇的中心,社区18个,中心村场镇1个,基层村33个,自东、北、西三方以村道同中心城区联系起来,整个村镇体系以单中心的放射状结构。
天彭镇现有职能部门8个,包括党委政府办、财政所、拆迁安置办、经济办等部门,是镇域的政治、文化、商业服务中心。通过镇政府、派出所、供电所、医院、中小学、敬老院等镇一级的社会服务设施来体现其职能,下设18个社区居委会和34个行政村。
天彭镇目前城市化水平已提高到60%,今年将有4个行政村转为社区,将有更多的农民变为居民,促进了城市化移民。
天彭镇 - 基础设施
1.交通设施 天彭镇交通便利,交通条件十分优越,东南西北四条主要交通干线汉彭路、成彭路、安彭路、彭什路、彭白路形成辐射,二环路、牡丹大道及延伸、工业大道把几条公路紧密连接起来。新开通的成彭高速公路,自牡丹大道口起,全长21.3公里,缩短了到成都的距离。境内有大小铁路两条线,货运、客运均有贯通。市区四条大街路灯、绿化、地下管网、人行道地砖铺设等一系列附属设施建设,市政功能日趋完善。

3.供电 由成都市大电网直接供电,在境内有110KV变电站1个,35KV变电站3个,11KV变电站2个,10KV输电线路8条,完全满足天彭镇生产生活用电。
4.邮电通讯 市邮电局、电信局近距离辐射全镇各村、居委会,通讯线路实现村村通,联通、铁通网络也履盖了整个天彭镇,通讯十分畅通。
5.燃气工程 镇内有西南地区配气站2个,成都市配气站1个,彭州市配气站1个。天燃气管道横贯镇域,输气管网完全满足生产、生活需要。
6.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光缆网络骨架已架至全镇各村,基本上各村实现了村村通光纤。
天彭镇 - 投资环境
1.外部机遇 天彭镇作为彭州市中心镇,在交通、通讯、能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。境内有享誉全国的彭州蔬菜批发市场,成彭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将把彭州直接融入成都市经济圈。中石化在彭州的四川80万吨乙烯工程和彭州市委市政府的“南园、北区、中商贸”的总体规划,都为天彭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。
2.政策优势 天彭镇作为彭州市的第一中心镇,在发展过程中将享受充分的政策优惠。
3.区位优势 天彭镇地处成都市北面,交通十分优越。西通郫县,北通都江堰、国家级风景区──龙门山风景区、葛仙山国家地质公园以及什邡市,东连广汉、德阳。东南西北5条公路向外辐射:汉彭路、成彭路、安彭路、彭白路、彭什路。成彭高速公路直接接通成都德城高速公路入口,全长21.3公里。 天彭镇作为彭州市中心镇,向北联结着彭州市的丰富矿产区,向南联结成都市经济圈,东连成都市新都区、绵阳地区,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明显的优势。
4.集散功能 天彭镇境内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,拥有建材市场、电器市场、旧货市场、装饰市场等产品集散地,这些市场对天彭镇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。

6.农业优势 天彭镇地处成都平原,土地肥沃,物产丰富。天彭镇在2000年建成了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,并建立了蔬菜检测中心。根据地域优势和资源特色,按照“一村一品、规模发展”的思路,形成了旌旗村的瓜果类蔬菜基地、胜利村的叶菜类基地、利安村的大葱基地和安澜、白庙村的花菜基地及雷音村的葡萄基地、先锋村的伏季水果基地等,产生了规模效应,促进了经济发展。
7.工业优势 天彭镇境内有医药、军工、建筑、建材、塑料等大中型企50多家,其中四川制药厂、成都湔江制药厂、成都新时代制药隆盛药业、亚宝光泰药业有限公司、四川省彭州市绿源实业有限公司、四川利达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八达磨抛村料四川有限公司、嫦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、成都晋林工业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市上规模企业有20多家。2004年引进的外资企业四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兴建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于当年在天彭镇周家村正式破土动工。目前这些企业正健康发展,逐渐壮大。
8.教育卫生优势 天彭镇境内有四川西华大学彭州分校、彭州中学、彭州一中、彭州职中、天彭中学等9所大中专院校,有成都实验小学、彭州实验学校等13所小学校,幼儿园36所、医院10所。师资力量雄厚,教学质量优良,打造了彭州教育品牌,据2004年成都市教育局各类学校高考质量评估报告,彭州中学在全成都市11所“国重”学校中排名第一位,彭州一中在全成都市26所“省重”学校中排名第一位。彭州市人民医院、彭州市中医院,设备先进,技术精湛,分别开设有内科、外科、小儿科、妇产科、骨科、放射科,能实施大、中型手术。
9.社会治安稳定 天彭镇综治机构健全,镇上设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,并指定一名副镇长分管此项工作。镇上并成立了由20人组成社会治安联动巡逻队,村、居委会都有专门的义务巡逻,分区、分点进行常期巡逻、守护。几年来,镇辖区内各类治安、刑事案件得到有效遏制,刑事案件逐年减少,各类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消除,确保了社会的稳定,人民群众一方平安。天彭镇连续两年荣获四川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称号。
天彭镇 - 发展目标
1.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,认真实践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,发扬“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、团结务实、勤政为民”的天彭精神,广泛弘扬“爱祖国、爱人民、爱事业、爱天彭”的天彭文化,以实现“三新”、“三最”为目标,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积极实施“315”工程,加强政府职能转变,建规范化服务型新政府。坚持以人为本、依法治镇,努力开拓全镇各项事业新局面。

继续规划发展工业园区,使更多的企业向园区集中,结合天彭镇区域环境优势,拟将规划建设“三区一市场”,再建一个500~800亩的药业经济发展区,建一个500~800亩的机械工作经济发展区,建一个占地150~200亩的仓储基地,建设一个占地300亩的大型中药材市场。加强招商引资,提升企业档次,引导天彭镇企业向规范化、集团化发展。对外开放、招商引资是彭州市项目年,天彭镇人民政府将继续实行对外开放、全方位的招商引资,镇上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办事机构──经济发展办化室,对来天彭镇投资的企业我们实行工商、税务登记注册、国土、城建、环保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[1]